韦神带着他的“传奇”,又来了!
这一次是直接冲上热搜第一,而且相关词条都是这种画风~
事情是这样的,科普博主@贼叉爆出一则聊天记录。
上面显示,韦神韦东奕帮助6个博士团队解决了他们四个月都没完全解决的问题。该团队为感谢他,就给他充了公交卡。
于是乎,一时间激起千层浪。关于韦神的相关事迹也再次被网友翻出,比如,哈佛曾为他打破校规、两届IMO满分金牌得主、“一瓶水两个馒头”……
网友纷纷评论,我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;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。
还有人直言:数学上热搜还得看韦神。
对此,北大数学院院长表示:暂不清楚,别人做不出来,韦东奕能做出来是很平常的事。
北大数院扫地僧
相信不少旁友还记得上一次韦神登上热搜的情景,一瓶水,两个馒头,说着“就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” 的一个妥妥扫地僧形象。
△图源:有道来探校
也是从这时起,北大数院韦神的传说开始被更多人所知。
韦神韦东奕,连续两届IMO满分金牌得主、北大本科期间几乎包揽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各项目金奖、首届阿里全球数学竞赛金奖、青橙奖得主……
据称,因为在丘赛的神迹,很多国外名校考官当场向他发出邀请。哈佛更是打破校规,“只要你来我们学校读书,你连英语都不用学。”
但他仍选择保研本校,结果提前一年博士毕业。
在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,韦东奕选择留校继续博士后研究,并在2019年出站后任教北大,现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。
目前,他的研究方向是流体力学中的PDE(偏微分方程)问题、随机矩阵等。
△图源:阿里达摩院扫地僧
其中就包括一个著名问题——Navier-Stokes方程,曾被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列为7大千禧年难题之一,与黎曼猜想、庞加莱猜想并列。
有人形容,它是比用数学理论阐明描述奇特黑洞的爱因斯坦方程更难的问题。
可想而知其中的难度了。
简单来说,就是用微分方程来描述液体、空气等流体的运动,比如湖面激起的波纹、飞机升上天空引起的风旋、宇宙星系运动。
换言之,这个方程组在日常流体力学中的应用(湍流)非常广泛。
但从欧拉提出第一个方程开始,200年以来,都没有一位数学家能够彻底解决这道难题。
目前,他的主要研究成果,集中在解决湍流问题、流动稳定性、随机矩阵领域中一系列重要的公开问题,以及波动方程中的一些经典问题。
博士期间,他发表了23篇流体稳定性方向的论文,其中4篇发表在PDE顶级杂志CPAM(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)上。
2019年,韦东奕与冯仁杰博士、田刚院士合作的论文“Small gaps of GOE”获世界顶级数学期刊Geometric and Functional Analysis(GAFA)接受并在线发表。
其研究成果还专门被世界闻名的布尔巴基讨论班在当年(2019年)组织专题研讨。
(布尔巴基讨论班是一个现代数学讨论班系列,以数学研究的最新且重要的成果为讲题,是现代数学主要发展和流行趋势的指标。)
这位极具潜力的青年学者,北大数学学院院长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,九派新闻报道援引表示,
第一,韦东奕人很聪明。第二,他很专心,就做数学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比较淳朴,还是学生时代,我们也尊重他的意愿。
数学大神如何炼成?
在来到北大之前,韦东奕在奥赛圈就已经属于是封神的程度。
2008年,在第49届IMO(国际数学奥林匹克)竞赛上,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500多名选手,他们一共需要完成6道大题,比赛时长为两天,每天4个半小时。
最终,韦东奕6题全对,获得了IMO满分金牌。
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当时有一道难度最大的平面几何题,让国家队教练花费了3小时,而韦东奕竟然用纯代数的方法,只用2个小时就解了出来。
一年后,在第50届IMO竞赛中,他又一次以满分摘得金牌。
事实上,在学校奥数队集训时,他就展现了惊人的实力。
比如,所有考试满分了解一下~
有队友评价道, 韦东奕创造了24道题完成23道半的记录(唯一没解出的那半道其他队员更是全军覆没)。
当时,他还自创了许多另辟蹊径的简便解法,被誉为“韦方法”。
数学大神的炼成,跟他背后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。
他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,其中父亲是山东建筑大学的数学教授,于是家里就存放了不少数学方面的书籍。
小时候的韦东奕常常就随手翻阅,当时一本《华罗庚数学学校》出现,让他彻底喜欢上了数学。
嗯,当时韦东奕还在读小学一年级。
在他14岁时,韦东奕后来高中时的班主任张永华老师就注意到了他,让他进入山师附中奥数队接受训练。
之后,他破格被山师附中高中录取,并且在这期间参加了IMO竞赛,开启了自己的“封神”之路。
网友:看不懂但大受震撼
此事一出,不少网友再次被韦神震撼到:真的是偶像了。
我都怀疑韦神看到的世界是公式和数据。
不过也有网友认为,消息本身存在误导。
术业有专攻,学物理的博士其实卡在了数学难关上……
还有网友质疑消息本身的真实性。
一方面,为何工程问题要找理论数学的来解决。另一方面,博士团队竟然用PS5做cluster。
事情真假尚不可知,但这种对数学纯粹的热爱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。